物理课,在中国人的印象里有着两大特点:重要,难学。而在七中国际部,全英文的物理课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。成都七中国际高中的外教物理课难吗?孩子们听得懂吗?昨天我们的外教Ben带来了一堂公开的物理课,就让小编带大家来简要回顾一下,看看这堂课到底有何不同。
定律不是背出来的 而是“证”出来的
物理之所以留下“难”的印象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数量奇多的定律。小编表示自己当年背这些定律的时候简直是背到崩溃,并且异常羡慕那些天生数理化比较好的“学霸”们。而对于七中国际部的孩子们来说,他们同样需要记住这些物理定律,但不同的是他们不用去“背”,而需要去“证”。
“单纯的记忆一方面效率太低,另一方面也很容易忘。而如果是让孩子们自己去做实验来证明这个定律,把它的来龙去脉搞清楚,孩子们就很容易把它当成自己发现的事物,有了成就感之后自然就更容易记住了。”在公开课上,Ben带领大家对于简谐运动进行了一次“反证”。弹簧下系着的橡胶球,把它高处落下来回弹三次所花的时间,是否跟更低处落下来回弹三次所花时间是一样的呢?学生自己动手,在一次次尝试中逐渐减少误差,最终得出比较科学的数据,这种探究过程,远比死记硬背来的有趣多了。
英文不是想出来的 而是“做”出来的
外教物理课的另外一大难点在于,本来就比较复杂的课程,需要用英文来进行交流和讨论。这对于词汇量匮乏的初三学生来说会不会太难了点呢?经过课后的调查与评估我们发现,尽管活动当天来到现场的都是成都市公立、私立中学非常优秀的学生,不少同学都是校内英语方面的佼佼者,但大多数学生只能听懂40-50%左右的单词,这也符合初三阶段学生的情况。
然而与这一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几乎100%的学生都非常喜欢这种授课形式,而且有信心能学得好。一方面确实当前听不太懂,另一方面却又非常喜欢、愿意挑战,这是为什么呢?
“单词量的积累是一个过程,敢不敢用英语却是一个决定,只有尊重孩子,给他们足够的锻炼机会,他们才可能成长。”Ben表示,以他在国际部几批毕业生的完整授课经验来看,要求孩子们第一堂课就完全听懂是不可能的,也是违反常理的。而孩子能在后续三年的学习中完成多大的进步,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。“初三刚毕业的学生普遍对英语有一种潜在的恐惧或者抵触心理。如果无视他们的这种客观情况贸然提高课程难度的话,很容易越教越退步。在我的课堂上,我会从简单的问答开始,让他们一点点的克服恐惧。”
在Ben的课堂上,他不会提出我们中国人熟悉的“这个题目A同学来回答一下”的问题,而是更多的以“我需要一位同学帮我测量一下这个角度”、“这个数学题我遇到了一点困难,有同学愿意帮我吗”这种平等的形式进行沟通。最开始学生可能会以非常简单的“yes/50%”等回答来应对,但有了良好开始以后,同学们会觉得与老外交流也不难,进而会主动的说英语了。虽然只是一堂短短30分钟的公开课,但下课后却已经有不少同学找到Ben主动聊刚才听到的定律或者对于现在美国政治的看法了。这种从零开始的突破,也是当前这个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最可贵的体验。